微信即时交流
专家学者点评《安徽孙氏文化》摘要
原载:安徽孙氏文化
发表时间:2023-08-01
《安徽孙氏文化》编委会顾问、淮南市人大原常委、原淮南市地志办主任姚尚书说:
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!说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毅,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。《安徽孙氏文化》出版发行,高扬姓氏文化大旗,从一个特定角度切入,解读共性与个性的互动。
文化,是物质与精神的创造,是人类社会实践由粗到精、去伪存真的过程记述,并以相应的表现形式持续张扬自己的个性。对文化的解读也是人类了解认知自身的一个管道。《安徽孙氏文化》从一个侧面,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掩卷之余,玩味殊多。
《安徽孙氏文化》原定名为《安徽孙氏志》,后迭经修改,玉成如斯。故此,在体例上带有志书的某些特征。诸如姓氏溯源,勾沉了诸多史料和氏族记忆,呈现出多源并流的色彩。堪称知识普及,颇具趣味性。
全书着眼于文化,以文化相统领,糅诸多不同口径的史料于一炉,给人以新的认知。无疑,这是一种成功的尝试,并为追随者开启一扇智慧之门。相信会有更多氏族文化书籍问世。
再一次祝贺《安徽孙氏文化》出版!
《安徽孙氏文化》编委、枞阳县雨坛岗《孙氏宗谱》主编、安庆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孙志方说:
《安徽孙氏文化》历时五年多时间,在历史学愽士翁飞主编和执行主编孙治安的带领下,在全体顾问、编委、信息采集联络员的积极配合下,圆满完成编撰、审稿及出版发行任务。这是一部特殊的氏族文献,是国史及地方志的有益补充,遵循“源于家谱,高于家谱,立足安徽,传承弘扬”的指导原则,全方位地介绍了安徽孙氏源流、各支系概述以及谱序、家风、家规、家训、字辈、民俗等,介绍了安徽孙氏宗祠、古建筑、古墓等文化古迹,尤其重点介绍了安徽孙氏众多历史名人,如:中华第一循吏孙叔敖、唐末金吾上将军孙万登、抗金志士孙临、明朝开国功臣燕山侯孙兴祖、清末重臣孙家鼐、著名医家孙一奎、著名画家孙多慈、著名公路专家孙发端等,这是一部珍贵的安徽孙氏历史文化书籍,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浓缩了安徽孙氏历史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,值得阅读与珍藏。
历史学博士、社会学博士后、著名姓氏文化学者王大良教授说:
“映雪延世泽,兵书传家声。”近日收到新出版的《安徽孙氏文化》两卷,拜读之后发现,这是一部原名为《安徽孙氏志》的姓氏文化专书,围绕源流、分布、谱序、家风家训、文化风俗、宗祠古建、古今人物等进行了分门别类地梳理,在性质上近似于史书、家谱之外的方志类新成果。它的出版有助于系统了解安徽孙氏古往今来的历史和文化,也有助于推动孙氏相关研究和寻根联谊工作更加深入地开展,值得庆贺。
江西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孙吴文化研究所负责人、九江市历史学会理事孙家珩说:
皖省宗亲乘繁荣昌盛之世,在孙治安等先生带领下,集聚群力,编撰《安徽孙氏文化》一书,厚厚两册,洋洋百万余字,此乃鸿勣之举。细读下来,字里行间透露出工作的浩繁与艰辛。令人欣喜的是,著名清史专家戴逸及其弟子翁飞两位先生,也在助力此项工作。翁飞先生查古辑录,引历史著述,对姓氏文化源流进行了详细解释,其严谨缜密的论述,有效地解决了孙氏编纂家史混淆祖源的后顾之忧,让我们受益匪浅,对姓氏文化有了更系统的了解,更令《安徽孙氏文化》一书大为增色。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,唯中国文明幸存于世,个中原因复杂,但中国姓氏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古时多倡无为而治,王权不下乡,是什么在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?又如礼制规定,礼不下庶人,却又往往礼失而求诸野,因为礼存乎庶人,存在于庶民的姓氏文化之中,不会因时间长短而湮灭,因为他们的后裔约定成俗、一以贯之,永远传承弘扬着姓氏文化。
山东肥城矿务局煤矿原机关党支部书记、高密孙氏宗亲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明烈说:
《安徽孙氏文化》正式出版发行,是全国孙氏文化、特别是安徽孙氏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、喜事。功在当代,利于千秋。
以省域内孙氏123个支派、200多万族人的历史、近现代信息资料汇编成册,开创省际单姓综合文化体例之先河,全国首创,填补了姓氏文化方面的一项空白。
国史、方志、家谱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《安徽孙氏文化》将史、志、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,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专著,成为地域姓氏文化专著的首创者,乃为全国之先例。
《安徽孙氏文化》将全省孙氏123个支派的源流、谱序、家训、历史名人等等重要的信息资料整理汇集成书,对于全国孙氏族人寻根、溯源、问祖、访亲提供了线索和依据,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。
树高千尺在根,根深枝繁叶茂。天下孙氏一家亲。《安徽孙氏文化》增进了孙氏族人的文化认同感,增强孙氏家族的凝聚力,对孙氏文化的发扬传承,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!
《安徽孙氏文化》发行部订购服务咨询联络人:
执行主编孙治安,手机号:18355160558
副主编孙谋胜,手机号:13605646588
副主编孙怀侯,手机号:13865002116
副主编孙自俊,手机号:13856011469